時間:2010-11-21 點擊: 次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陽光畜牧網 - 小 + 大
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經歷起起落落之后,在一片漲價聲中,今年的豬肉價格有些低調。雖有所上漲,但由于成本上升,補貼減少,大批散養戶正紛紛退出市場,生豬養殖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11月16日一大早,來自駐馬店確山縣的養殖戶趙老漢,就帶著自養的20多頭生豬來到漯河雙匯集團生豬收購點售豬。他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的價格已攀升到每公斤13元以上,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收購價格,但是經過全家的慎重考慮,還是做出了全部清空存欄的決定,并且以后也不準備再養了。這項往日里被趙老漢全家視為主要的生財之道的養殖業為何會被放棄?問起原因,趙老漢一臉無奈。 趙老漢:一袋飼料都是二百多塊,(豬)賣到六塊四、五,基本上夠本。有風險啥東西,掌握不住價錢,賠錢!養是養好幾年了,一頭老母豬補助一百塊錢,才補助兩回。 一位在雙匯集團生豬收購點從事收購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往年進入11月份,集團的收購點前會排起長龍,前來售豬的農戶要排上半天的隊才能進門,今年卻顯得門可羅雀。 業內人士:往年多得很,排隊!俺是在底下跑著收的,(今年)少的多,沒人養了,十家九家沒豬了,收豬都收不來了。 看來,目前生豬存欄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那么,是誰打消了養殖戶的積極性?養殖戶紛紛道出了自已的無奈。 散養戶:(價格)這能預測出來了?說漲了很漲,說落了很落。積極性不高! 記者:能繁母豬是一頭補一百塊錢這個都補了沒。 散養戶:沒有啊,從來都沒有得過,畜牧局說不符合條件,不知道啥叫符合條件。 看來,生產成本的上漲、未來價格行情的不確定性、對疫情的防控能力不足、國家補貼落實的不到位等多重壓力,讓中小養殖戶失去了養豬的信心。而與此同時,國家對大型養殖場的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強。 漯河市畜牧局副局長江孝成:對著生豬調出大縣,中央財政拿出的錢獎勵縣區財政,縣區財政對養殖場、規模養殖場進行一些補貼,另外國家法規和農業部每年有一部分標準化改擴建項目,這個還是扶持規模養殖。 在國家一系列對大型養殖場的扶持政策和市場震蕩的綜合作用下,在風險面前顯得明顯底氣不足的散養戶紛紛退出市場,國內養殖業正面臨著進行新一輪的洗牌。江孝成說,從長遠來看,這是養殖業走向規?;彤a業化的必然。 江孝成:長遠的發展,養殖業的發展趨勢是逐漸向規模養殖集中。這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更利于提高效益,更利于節約資源,或者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是有好處的。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