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31 點擊: 次 來源:易邦生物 作者:王群義 - 小 + 大
我國自2004年實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簡稱禽流感)強制免疫以來,禽流感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十幾年的防控過程中,禽流感疫情仍然不斷發生,引起這種情況的因素較為復雜。 其中水禽(鴨、鵝)在禽流感的發生、傳播、流行、變異和跨種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水禽(鴨、鵝)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傳播媒介,是禽流感病毒的儲存器、放大器和混合器。它們既可以攜帶多種亞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能長期儲存陸禽(雞等)來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促使禽流感病毒重組。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野生水禽和雞,將禽流感病毒的傳播放大。通過接觸野生水禽,可促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遠距離傳播。 研究水禽在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對我國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一、水禽在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 1、是禽流感病毒的儲存庫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貯存宿主,其它動物及家禽中的流感病毒多來源于水禽。目前發現的21 個 HA 亞型和 11 個 NA 亞型禽流感病毒多數都可以在水禽中分離到。因此水禽多的區域禽流感發病率高。如我國的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青海湖等區域發生禽流感的風險大,我國近幾年發布的疫情多在這些區域(如圖)。 2、是禽流感傳播的重要媒介 野生水禽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遠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開放式養殖條件下,家養水禽常與野生水禽密切接觸,容易發生交叉感染,引起千里之外的家禽發病。大量的案例證明了這一點。如2016年發生在歐洲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經證實是野生水禽傳染給家禽的。 我國有三條候鳥遷徙路線(如圖),基本上覆蓋了全國,候鳥遷徙路線覆蓋的區域恰恰是水禽養殖密集的區域,也是禽流感的高發區域。因此我國的禽流感發病率較高,防控難度較大。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