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3-10 點擊: 次 來源:陽光畜牧網 作者:陽光畜牧網 - 小 + 大
一、豬瘟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 在豬瘟與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的豬身上,檢測豬瘟抗體水平大多數都在1:16左右徘徊。這些場并不是不重視豬瘟的免疫防疫工作,但是接種了豬瘟疫苗后,豬瘟的抗體水平還是上不來,其導致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霉菌毒素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對免疫系統有破壞作用,豬只的免疫系統不足以抑制病原體的侵害,為疾病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霉菌毒素能導致畜禽產生免疫抑制,引起豬群免疫失敗,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體水平仍然很低,誘發多種疾病的發生,導致疫病傳播。例如黃曲霉素B1(AFB1)和新月霉菌產生的T-2毒素會抑制蛋白質合成和細胞增殖,霉菌毒素在生物體外對淋巴細胞具有細胞毒殺性,可能因霉菌毒素對細胞膜作用(包括淋巴細胞受體改變)或干擾巨分子合成及其功能。例如細胞松弛素(cytochalasin)對淋巴細胞具有高度細胞毒性,可作用在胞質分裂(可能藉與絲狀肌動蛋白結合)上,從而使免疫機能受到抑制。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常見疾病如豬繁殖和呼吸道綜合征(PRRS)及圓環病毒等在豬群存在,會產生免疫抑制,使豬的免疫力下降,機體對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下降,造成免疫失敗,李華、楊漢春等人在2001年已證實PRRS對豬瘟抗體水平有影響。 3.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關鍵是排除母源抗體干擾,確定合理的首免日齡。有的豬場忽視本場的實際以及豬只個體的差異,采用同一個免疫程序來進行免疫,如在母源抗體效價尚高時接種疫苗,即會被母源抗體中和掉部分弱毒,阻礙疫苗弱毒的復制,仔豬就不能產生堅強的主動免疫力。 4.疫苗免疫劑量不足 對于那些處于半免疫狀態的臨床感染的豬(無臨床癥狀),若此時僅接種1頭份豬瘟活疫苗,非但不能產生免疫力,反而刺激引發非典型豬瘟。 5.疫苗質量問題 疫苗的運輸、保存、使用不當,會影響免疫效果。豬瘟凍干苗應在低溫條件下運輸和保存,稀釋后應立即使用,不能存放過久。稀釋后的疫苗如不能一次性使用完,應放在冰瓶或冷藏箱內低溫保存。此外,操作過程中的失誤,如用失真空的疫苗或超過有效期的疫苗,注射時消毒不嚴,造成潛伏期病毒的傳播等,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不法廠家私自制造一些質量沒有保證的豬瘟疫苗,及獸醫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普遍較低,使豬只免疫失敗和隱性豬瘟的豬只增多。 6.種豬引進不規范。有些豬場引種,從曾經發生過豬瘟的豬場引進種豬或仔豬,雖然這些豬沒有什么可見臨床癥狀,但往往體內帶有病毒,這樣引種時將病原體帶進了本豬場。 |
上一篇:雞病診斷的基本知識
下一篇:談談狗狗的結扎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