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養雞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研究,大概可追溯到七八千年前。在我國,不但養雞歷史悠久,而且由于地域遼闊,人們在長期養雞實踐中選擇利用,形成了許多具有一定特點的地方品種,積累了不少有一定科學價值的經驗技術,對世界養雞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幾年來,我國的養雞業發展極為迅速,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禽生產國之一。1996年,全國的禽肉總產量達1164.7萬噸,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雞蛋總產量達1399.5萬噸,位居世界第一。盡管數量很多,但因人口眾多,人均家禽產品的占有量還不高。雖已達到或接近世界人均水平,但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見表1)。廣大農村對家禽產品的消費量則更低。 表1 雞蛋和禽肉的人均消費水平 | 雞蛋(kg) | 禽肉(kg) | 中 國 | 11.36 | 9.45 | 世界平均 | 7.48 | 10.08 | 美 國 | 14.33 | 54.45 | 荷 蘭 | 10.08 | 38.07 | 從我國養雞生產技術指標來看,蛋雞單產平均約15kg,料蛋比2.7~2.8:1,料重比2.3~2.4:1,成活率75~80%;與養雞發達國家(分別為19 kg,2.3~2.4:1,1.9:1)相比有很大潛力。此外,我國養雞勞動生產率低,機械化程度不高,產品深加工仍是薄弱環節。 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的糧食生產做到了自給有余,如何提高糧食的經濟價值,增加農民收入,是各行各業及各級領導經常思考的問題。依靠科技、實行科學管理,發展養雞業不失為一條路子。相對而言,它投資較小,見效較快,技術易于掌握,勞動強度不大,男女老少均可參與。只要加強科學管理,按照規章制度去做,就不會有太大風險。 雞的分類(實用分類法) 按照雞的經濟性能,可將雞分為蛋雞和肉雞兩大類。 (一)蛋雞 蛋雞是指主要用于繁殖商品蛋雞的雞品種,最終產品為商品蛋。根據蛋殼顏色又分為白殼蛋系和褐殼蛋系。 1、白殼蛋系 :采用原來的兼用型標準雞品種的高產品系,如洛島紅、新漢夏、蘆花洛克和澳洲黑等,通過品系間雜交而產生的商用品系。褐殼蛋系的雞產褐殼蛋,體形比來航雞大,又比肉雞小,通常稱為中型蛋雞。褐殼蛋系的商用品系主要有美國的海蘭褐、德國的羅曼褐、荷蘭的海賽克斯褐、加拿大的星雜579、法國的伊莎等。在我國,人們偏愛紅殼雞蛋,且褐殼蛋雞普遍開產早、產蛋量高,因此,褐殼蛋系具有較為廣闊的市場。 2、褐殼蛋系 :主要品種為單冠白來航雞,它是現代蛋雞生產中最主要的育種素材。近年來,育種人員已選育出了許多具有不同特點的、專門化高產商用蛋雞,通常稱為輕型蛋雞。如美國的海蘭W-36白、加拿大的星雜288、荷蘭的海賽克斯白、美國的尼克雞等。其特點是體形小,生長迅速,體格健壯,死亡率低,產蛋能力強,具有卓越的雜種優勢和優良的生產性能。 (二)肉雞 肉雞專用于生產商品肉仔雞,故要求這類品系的后代具有生長迅速、飼料利用率高等特點。 雞的產蛋量與其生長速度及成雞體重呈負相關,即產蛋量高的體重小,體形大的產蛋少。為滿足肉用種雞具有高繁殖率以生產肉仔雞,仔雞又要生長迅速、飼料報酬高的要求,種雞階段一般培育兩個品種,即專門化的父系和母系,然后再雜交生產商品肉仔雞。目前,已引入我國的肉雞配套品系有美國的愛撥益加(AA雞)、艾維因、加拿大的星布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