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9 點擊: 次 來源:陽光畜牧網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精選雛鵝 雛鵝要求健壯活潑,反應靈敏,卵黃收縮良好,毛干后能站穩,叫聲有力,對歪頭、瞎眼、跛足、大肚臍、眼睛無神、聲尖而低等弱殘雛鵝應予以淘汰。品種方面,應選擇體型大、生長快、耐粗飼的品種,比如白鵝、灰鵝等。 2、溫室育雛 對剛出殼的小鵝要進行溫室飼養。育雛室溫度為:1-5齡30-28℃,6-15日齡為28-25℃,16日齡以后溫度保持在18-20℃;濕度以50-65%為適宜。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8-12只,飼喂室要留小門與溫室相連,讓雛鵝能自由采食和活動。 3、科學開水和開食 一般在雛鵝出殼后24-36小時,育雛室內有2/3雛鵝有啄食現象時開水。開水的水溫以25℃為宜,可用0.05%的高錳酸鉀溶液或5%-10%的葡萄糖水和普爾泰維力健的水。 多數雛鵝爭食時即可開食,用切細的鮮嫩菜葉(最好是萵筍葉、枸杞子葉)放手中誘食,經1-2天,能吃到七成飽左右后,再適量撒喂用水浸過的米飯或碎米。從第3天后,改用料槽喂料。 4、中期飼養 鵝30日齡后至主翼羽長出前以放牧為主,適當補充精料,使其充分運動,提高生活力。運動的同時每天都能吃到足量的鮮嫩青飼料,同時,還要補喂糠麩、稻谷、玉米等精飼料。尤其是鵝的背部、腹部絨毛開始脫落換新羽時,更要補喂精飼料,以防換羽不一。 5、適時催肥 當肉鵝的主翼羽長出后,即可開始催肥。整個催肥期都要圈養,飼料要多樣化,以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易于消化的玉米、稻谷、麥子、糠麩等為主,適當搭配蛋白質飼料和粗飼料。 |
上一篇:夏秋換季雞舍管理注意事項
下一篇:蛋雞易發病階段的管理要點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