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預警研究的內容 通過風險分析、GIS分析、經濟分析、政策分析等綜合手段,建立預警模型賴以運行的基礎信息模型,以及在風險預警模型之上建立的應急決策模型。 建立預警系統流程:分析疫病預警系統業務流程,優化整合;疫病預警數據模型與功能模型的建立;通過信息資源規劃的實施,建立資源管理基礎標準和系統功能模型。 具體研究內容: ① 預警體系的可行性研究:產業鏈關鍵環節預警研究的應用評估與數據評估; ② GIS分析在預警中的應用研究:空間分析模型與統計分析模型的結合在GIS平臺的展現; ③ 風險分析模型在預警中的應用研究:預警在風險分析前的作用,風險分析工具在預警中的應用; ④ 預警與應急決策模型研究:知識庫、指標、標準和決策流程; ⑤ 預警與各信息平臺之間的關系:動物防疫網絡信息系統、食品溯源網絡及應急指揮平臺; ⑥ 預警模型與診斷實驗室檢測的關系; ⑦ 預警國際合作的模式研究。 三、如何提高GIS系統與風險分析在預警體系中的應用 1. 進一步加強GIS系統在疫情預警的應用 在疫情預警應用中最重要的一些環節在GIS系統中都能夠體現,例如:反應(Response)、分析(Analysis)、處理預案(Manage Solutions)。但復雜的空間分析,如聚集密度分析、空間排序、影響范圍分析和空間關聯度分析等在已建的信息系統中應用尚不夠。具體應用分析領域:①疫病的空間分析;②空間和時間發展趨勢分析;③潛在高危群體分析;④危險因素分層分析;⑤資源分配評估;⑥疫病監控規劃;⑦持續疫病監測控制;⑧疫病預測預警。 2. 應注意動物疫病風險分析在預警體系中應用的三個不同因素 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工作主要涉及生物學因素、國家因素和商品因素三個方面。 進口動物及動物產品時,首先考慮該種動物的易感疫病;確立動物疫病后,對出口國的國家和商品因素開展評估工作。在國家層次上,要評價該類動物疫病在出口國的流行率/發病率,以及該國控制和監控這些疫病的能力;在企業層次上,要對第三國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的考察工作,以評價該企業是否存在污染動物產品的風險;在商品即動物和動物產品因素上,要檢驗該商品是否感染相關的疫病因子。 在風險預警的研究上,可從以上三個因素展開,研究風險發生前的預警階段,如何在信息更加模糊、危險更加不可知的狀態下,得到相對確定的預警結論。無論是風險分析還是預警分析,監控和分析管理的基礎都是數據和模型,預警系統的研究和建設同樣要從數據層、模型層和分析應用三個層面逐步深入。 參考文獻 [1]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農業部畜牧獸醫局.國際動物衛生法典[M].兵器工業出版社,2000.8. [2] 夏紅民.重大動物疫病及其風險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5. [3] 秦富,王秀清,辛賢等.歐美食品安全體系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4] 陸昌華,王長江,胡肄農等.中國畜禽重大疫病防治數字化監控體系[J].江蘇農業學報.2005(3):225-229 [5] 謝仲倫等編譯.動物及動物產品進口風險分析案例[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6] 陸昌華,王長江,吳孜忞等. 動物衛生經濟學及其實踐[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