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消費者實際消費的是品牌。由于農產品標準不一甚至經常爆發出“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不安全事件,更加重了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認知和依賴。目前大部分牛奶、一部分糧油食品、土特產品都進行品牌化,豬肉產品也出現了雙匯、春都、雨潤等大品牌,但90%的豬肉還是以初級的沒有品牌的農產品形式消費,抓住農牧產品品牌化的機遇,搶先占領豬肉這個市場,將比市場全部成熟后要有利的多。 (6)中國人已經吃了2000年豬肉,2000年之后恐怕還得吃。豬肉市場是剛性的,消費量是巨大的,在宏觀上、戰略上,大家都看好這個趨勢。豬肉消費的提高為我國以及其它國家的豬肉生產者帶來了拓展國際業務的機會。 4、威脅: (1)沒有清晰的生豬產業發展理論體系支持。這將導致漢中生豬產業缺乏清晰的發展戰略、發展目標和發展策略,始終在初級食品原料—生豬產銷的圈子里循環,熱衷于生產而忽視了市場銷售,產品無法標準化,無法形成競爭力,還導致國家寶貴的投入最終成為“購買”養殖風險的“買單”,而沒有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劑。 (2)產業集中度差,市場無序發展。在這個由粗放散養方式向集約化養殖轉化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雙大手來規劃、組織,相當長的時期內,產業集中度差的局面難以改變—成千上萬的生豬飼養散戶要么一窩蜂都養豬,要么都不養,總是處于一種非理性情緒之中,使生豬價格暴漲暴跌,即使大規模養豬場也深受其害。 (3)我國巨大的豬肉消費市場,使得國際、國內資本在最靠近資源的地方,不斷進入豬肉產業鏈不同的環節,跑馬圈地,建立品牌,分割市場,形成壟斷趨勢。 具有年存欄6億頭市場容量的生豬飼養行業成為外資青睞的對象。從美國高盛攜數億美元進入中國到正大集團、新希望農牧體系,產業巨頭都在瞄準“豬肉”這個終端化產品,運氣發力,進行產業鏈建設競賽和市場瓜分。 【相關鏈接】國際投資銀行美國高盛公司于今年8月初,斥資2—3億美元,在我國生豬養殖重點地區湖南、福建全資收購了十余家專業養豬場,絕對控股了雙匯集團,參股雨潤食品,若通過其影響力和雄厚資本布局產業鏈上游,進行產業整合,可能會威脅國內企業的生存,未來甚至有可能像外資壟斷食用油產業鏈一樣對豬肉產業有所掌控。今年10月底,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號稱“中國最大的商業養豬生產者和最大的預混合飼料公司”的艾格菲集團進入山東跑馬圈地,招攬人才。據山東省農業廳資料,目前在山東的外資農業企業總投資已近10億美元。 今年9月底,泰國正大集團與江蘇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協議,雙方決定以合資經營方式設立江蘇正大蘇墾豬業有限公司,總投資1.43億元人民幣,用5年左右時間形成年出欄100萬頭生豬及屠宰和深加工能力。正大養豬又一次掀起了外國資本將可能壟斷未來生豬價格的爭議。 國內最大的飼料產業集團新希望,2008年初就開始進軍上游養殖業,在全國范圍內規劃布局,計劃投資數億元新建一條集種苗、飼料、獸藥、養殖、屠宰、食品加工為一體的現代豬業經濟產業鏈,該項目實施后將為社會提供可追溯的安全、放心豬肉60萬噸以上。 “外資務農”、社會資本進入豬肉產業鏈,將會引發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巨大變革,生豬產業已經首當其沖。 如果漢中生豬產業業態不發生變化,就是說漢中生豬產業還停留在養豬階段,沒有肉品加工、市場品牌化運營體系的支撐,積極擠入國際、國內市場,搭上豬肉產業鏈體系—農產品品牌化這班車,由于交通瓶頸的解除,外面的品牌豬肉將會如同當年蒙牛、伊利占據、分割漢中市場一樣,長驅直入很快爬上漢中人的餐桌,漢中的生豬產業機會很快萎縮,無數養豬資本將會化為泡影。 經過上述各種因素分析,漢中生豬產業有力因素大于不利因素,發展機會、競爭優勢、基礎條件是具備的,只要建立起戰略思維,通過轉變政府對產業扶持的方向和重點,按工業化方式,調整好產業發展方向,形成清晰的豬肉食品產業鏈發展戰略,漢中的生豬產業是大有希望的。 三、漢中生豬產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途徑 目前,生豬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產業發展缺乏清晰的理論體系和市場化的發展戰略。 通過各種資料反映出漢中生豬產業在發展目標、發展策略上有明顯戰略迷失傾向,主要表現是還停留在推進初級食品原料的生產階段,沒有考慮到加工、流通等產業鏈環節對生豬產業的帶動作用。如果從豬肉產業鏈高度來統籌漢中的生豬發展問題,把寶貴的生豬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投放到肉品加工、豬肉品牌化建立和市場網絡建設等產業“短板”上,生豬養殖將會受市場機制的影響,自己就會發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