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畜禽遺傳資源意義非同小覷 有人說,市場大潮優勝劣汰,為何不讓這些瀕危物種就此沉寂?作為地方優良品種,每種動物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獨特性,同時對保持生物多樣性、畜產品供應和質量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以瀕危的成華豬為例,在幾年前的一場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情中,成華豬的抗病能力體現出明顯優勢,研究證明,成華豬在抗病性方面強于DLY三元雜交豬。不同畜禽品種在藥物等科學試驗中有特殊價值。例如,海南五指山豬有著突出的高度近交特點。五指山豬性成熟較早,當地飼養戶用發情的小公豬交配它的母親,即高度近交,換作其他品種可能容易退化出現遺傳缺陷,但是五指山豬就不會。同時,五指山豬有數十項生理指標與人類項目數值近似,故而是實驗動物的理想選擇,是人類科學、醫學實驗動物的理想模型。此外,還有很多地方畜禽品種和民族、地方文化風俗有著密切關系,比如青藏高原的藏豬、牦牛,以及東北鄂倫春族的鄂倫春馬,無一不是其民族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畜禽遺傳資源要著眼市場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公益性、戰略性和長期性。目的是保護國家食物安全和經濟產業安全,保護優秀畜禽遺傳資源,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農業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表示,近年來我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取得積極成果,一些地方品種經過保護和選育,生產性能顯著提高,但畜禽資源依然呈現下降趨勢。統籌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現代畜牧業發展,既要按保護等級保護好瀕危資源,也要以市場為導向,把優質資源轉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