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行病學調查 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1.雞病發生的基本情況 要全面調查本次疾病發生流行情況,如雞的存爛數、日齡、發病時間、發病的數量、死亡數目、病雞的臨床表現等等。 2.飼養管理方面的各種因素 要了解照明、溫度、濕度是否適宜,通風是否良好,飲水、飼料有無變化,是否進行轉群、斷喙,有無預防接鐘、驚嚇等應激性因素存在,采用的常規疫苗及藥物防治計劃以及本次發病后所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 從以上可以看山,流行病學調查是確診雞病的必要技術手段、同時也是制定合理防治措施的基礎條件。 三、病理診斷 (一)臨床檢查 選定作剖檢的病雞,在宰殺前應先作臨床檢查。要測量體溫,觀察呼吸動作,檢查頭部皮膚以及冠和肉髯的顏色等。在殺雞時,特別是用傳染病的病雞,要注意不使血液外流,以免污染環境??刹捎谜垲i椎法;用左手握住雞的雙腿和翅膀,不使病雞掙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緊雞頭,急速而有力地把雞頭向前方拉緊,使靠近頭的頸椎分離;或是把雞倒提,左手固定雞的腿和翅膀,用右手緊握雞頭,把雞頭向后方與頸椎成直角的方向屈折。用力牽拉,直至頸椎分離為止。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使頸椎、頸部脊髓相頸部血管斷離,不會拉破皮膚致使血液外流蓄積在須推斷處的皮下。 (二)體表檢查 將要解剖的雞置于解剖盤上,在剖開體膛之前,應仔細檢查尸體外部變化:①病雞體重、肥胖或消瘦、羽毛是否粗亂污穢;②面部冠和肉瀉的顏色,表面有無結癡,肉髯是否腫脹;⑧觀察虹膜的色澤和瞳孔形狀;④真孔和口腔有無分泌物;⑤肛門有無炎癥、壞死,有無瀉痢,肛周羽毛有無稀糞污染;⑥皮膚上有無腫瘤,有無外寄生蟲感染。 (三)體內組織器官的檢查 尸體外表檢查完畢后,用消毒液浸濕尸體、羽毛,以備剖撿。剖檢時應首先剪開兩側腿腹之間的皮膚、然后雙手握緊大腿向前向下再向外折去,至使股骨頭與髖臼分離,兩腿平放,使尸體乎穩仰臥,這樣就不會因轉動而妨礙操作。再在龍骨末端的后方將皮膚剪開,并將龍骨后方皮膚拉起,向前方剝離,翻至頭部。這樣整個胸、腹部以及頸部皮下組織和肌肉充分暴露出來。注意觀察胸肌的發育情況、顏色及有無出血,皮下有無水腫和脂肪的顏色以及血管有無淤血或出血。接著打開體腔,在后腹部做一橫切線切開腹壁,再從腹壁兩側沿著肋骨向前下方將肋骨和胸肌剪開,一直把烏喙骨和鎖骨剪斷。最后把整個胸壁翻向頭部.這時整個胸腔和腹部器官就清楚顯露了。接著檢查胸、腹腔器官的位置是否正常,有無變位和畸形,然后進行組織器官分離。檢查時的一般順序如下: 1.檢查胸腔臟器 (1)心臟的檢查:看表面有無結節,心冠脂肪是否有出血點,心包膜是否增厚,心包液是否混濁。 (2)肺臟的檢查:看是否有結節、淤血和出血。 2.檢查腹腔臟器 (1)腹腔內容物:注意檢查腹腔內容物(腹水、滲出物、血液等)的性狀和數量。 (2)腺胃和肌胃:注意檢查腺胃粘膜的狀態和有無寄生蟲,腺體是否腫大,腺目乳頭、肌胃角質層下是否有出血和潰瘍。 (3)小腸和大腸:從十二指腸開始把小腸、大腸和盲腸剪開,檢查腸的槳膜、腸內容物及粘膜的狀態,腸管內是否有寄生蟲寄生。 (4)肝臟和脾臟:注意其體積大小、硬度、顏色,有無出血、壞死、腫瘤結節及其他病灶。 (5)腎臟:主要檢查腎臟的大小和顏色無變化,是否腫大,有無尿酸鹽的沉積。 (6)卵巢和輸卵管:檢查卵子形態、大小和顏色;輸卵管是否完整,有無腫大;卵泡是否變形、變性和壞死以及輸卵管內是否有異物。公雞應檢查睪丸大小、質地是否正常。 (7)泄殖腔:粘膜是否有出血、潰瘍。 (8)法氏囊:位于泄殖腔的背例,剝離出法氏囊后,觀察其大小,看是否腫大、出血。再剪開囊壁,注意檢查粘膜顏色、內容韌性狀。 3.檢查其他部位 上述臟器檢查完后,將尸體位置倒轉,剪開口腔相咽喉直至食管和嗉囊,檢查整個上部消化道,然后再從喉頭剪開整個氣管和兩側支氣管。 (1)嗉囊和食道:注意觀察嗉囊和食道粘膜及內容物的性狀??词车?、嗉囊有無結節,嗉囊粘膜有無偽膜。 (2)氣管:檢查氣管、支氣管及氣囊時.應注意氣管粘膜、氣管環是否出血、增厚,氣管內有無內容物及其內容物的顏色、性狀。氣囊是否渾濁,肺表面是否有結節,肺的顏色、質地是否正常。 (3)神經:將其尸體背部朝上,除去背部的皮膚,在肩胛骨和脊椎之間接出留神經叢,看其是否腫大,色澤是否正常,再將大腿部的肌肉分離,暴露出坐骨神經,檢查是否有異常。 (4)腦:將頭部皮膚除去,用剪刀把顱骨剪開、使整個大腦和小腦暴露,檢查腦膜及實質是否正常。 (5)骨相關節:檢查骨骼的硬度相形態,看有無畸形、關節足行腫脹,關節囊內是否有滲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