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5 點擊: 次 來源:家禽科學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3 防治 調飼料, 供鈣磷, 補青草, 打鈣針。 2.3.1 合理配制水禽飼料, 鈣磷比例為2:1, 產蛋期為5~6:1;補飼青草。 2.3.2 防治腸道寄生蟲病、肝腎疾病, 消除對維生素D吸收和轉化的不利因素。 2.3.3 陰雨和產蛋高峰期, 適當增加鈣、磷和維生素D的供應量。 2.3.4 治療 飼料中每千克添加10~20ml魚肝油, 一般2~3周可以恢復正常。病重者, 可以肌內注射維丁膠性鈣1ml。 3 維生素E和硒缺乏癥 維生素E和硒缺乏癥又名白肌癥。硒和維生素E缺乏, 使機體抗氧化機能障礙, 臨床上是以滲出性素質、腦軟化和白肌病等為特征的一種營養代謝病。不同品種和日齡的水禽均可發生, 但臨床多見1~6周齡的幼齡水禽。 3.1 病因 3.1.1 飼料中缺乏富含維生素E的飼料, 或配合飼料中未添加維生素E制劑。維生素E主要存在于植物油、谷物胚芽以及青綠飼料中, 米糠、大麥、小麥中也有一定含量, 豆餅、魚粉中次之, 玉米及麩皮中較為缺乏。 3.1.2 飼料保存或加工不當, 發生了酸敗、變質, 使得維生素E被大量破壞時, 容易發生維生素E缺乏癥。 3.1.3 球蟲病及其它慢性胃、腸道疾病, 可使維生素E的吸收利用率降低而導致缺乏。 3.1.4 環境中鎘、汞、銅、鉬等金屬元素與硒之間有拮抗作用, 可干擾硒的吸收和利用。 3.2 癥狀 3.2.1 成禽 成年水禽缺乏維生素E時一般不表現明顯的癥狀, 產蛋禽仍然繼續產蛋, 產蛋率也基本正常;公禽往往睪丸縮小, 表現為性欲不強, 精液中精子數目減少, 甚至無精子;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降低, 孵化時胚胎死亡較多。 3.2.2 雛禽 雛禽維生素E缺乏時, 主要表現為腦軟化癥、滲出性素質和白肌病三種類型。 3.2.2.1 腦軟化癥 最常見于15~30日齡的幼禽。癥狀為運動共濟失調, 頭向后方或下方彎曲, 有時是向一側扭曲, 兩腿呈有節律性的痙攣。有時翅膀或腿發生不全麻痹,, 最后衰竭死亡。 剖檢時主要病變在小腦, 其次是紋狀體、延腦和中腦。小腦發生軟化和腫脹, 腦膜水腫, 小腦表面常見有小出血點。嚴重時整個小腦軟化變形, 甚至軟不成形, 切開時流出乳糜狀液體, 。腦回展平, 腦內可見一種呈現黃綠色混濁的壞死區。 3.2.2.2 滲出性素質 多發于20~30日齡雛禽, 特征癥狀為頸、胸和皮下組織發生水腫 (這是由于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的結果, 所以稱做滲出性素質) 。嚴重病例其胸腹部會發生浮腫, 呈紫紅或者灰綠色, 因為腹部皮下蓄積了大量液體, 所以病禽站立時兩腿遠遠叉開。皮下可見有大量淡藍綠色的粘性液體, 這是水腫液里含有血液成分所致。心包內也積有大量液體。 3.2.2. 3 白肌病 (肌營養不良) 多發于4周齡左右的雛禽, 缺乏維生素E, 同時伴有含硫的氨基酸缺乏時, 可發生肌營養不良, 特征為胸肌中出現灰白色的條紋 (所以叫做白肌病) 。這是由于肌纖維束發生變性和凝固性壞死所造成的。小鴨的維生素E缺乏, 可見全身的骨骼肌 (特別是胸部和腿部肌肉) 發生肌營養不良。肌肉的色澤蒼白貧血, 胸肌和腿肌也出現灰白色條紋。表現為全身衰弱, 運動失調, 無法站立, 可造成大批死亡。 一般認為, 單一維生素E缺乏時, 以腦軟化病為主;在維生素E和硒同時缺乏時, 以滲出性素質為主;而在維生素E、硒和含硫氨基酸同時缺乏時, 以白肌病為主。 |
上一篇:小鵝瘟的癥狀及防治
下一篇:沙門氏菌的綜合防制措施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